有人說衣櫃就像人生,不同的服飾代表不同的個性和故事。假若電影是說著人生的故事,那演員就像衣櫃裡最簡單易襯的白恤衫,隨著角色的內容添上不同服飾、裝扮,展現不同的個性、故事。「我是一件白恤衫。」這就是朱栢康對自己的形容詞,一個出色演員對自己的設定。
假若朱栢康是一件白恤衫,他一定是一件潔白、畢直、剪裁舒適的上佳襯衫,全因在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畢業的他,不論在電影、舞台劇和電視劇都應付自如,演出的角色和戲種更是百花齊放,像愛情電影《金都》的殷俊榮、《不日成婚》搞笑的灰熊,以及令他獲得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最佳男配角的《破·地獄》的郭志斌,「作為一個演員,這正是我希望可以這樣維持下去,因為我覺得一個演員被定了某些型格,其實很可憐,我希望可以一直保持著比較多元性、多面向的演出。」還有想嘗試的角色嗎?「我現在追求的反而是合作的製作班底,期望我們能不能夠在合作當中有很好的溝通,在工作過程中我又是否得到滿足感,而不是關乎我演的是甚麼角色。」
這樣美滿的演出經歷,朱栢康在快將上映的台灣電影《搜查瑠公圳》便享受過,電影是關於一宗發生在1960年代、震驚台灣的分屍案,他在戲中飾演一個從馬來西亞和台灣兩邊走的商人,因為認識受害者而捲入命案。「我會形容今次拍攝是一次很豐盛的合作,在前期已有很充足的溝通,導演賴俊羽對這部電影很有想法,但又會因應我的意見不停地調整,感覺是一次很無間的合作。香港電影的拍攝特色是快、狠、準,而台灣就是柔、韌、濃,它溫柔得來很有韌力,而且內容很濃烈。」
在我們今次的拍攝中,朱栢康擺出不同的表情、動作,展現著一個內裡放滿戲劇的演員特質,但作為一位演員,他認為應該相反,「一個演員最理想的狀況是成為一張白紙,把角色的不同色彩、元素添加上去。但實情是我們都不是一張白紙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命背景和小宇宙,怎樣在拍攝的環境裡令自己這本寫滿東西的書變回一張白紙,這才是演員最重要的功底。這是十分困難的,因為我們本身隨著時間會加上愈來愈多的東西,例如你對世界的看法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這本書會愈來愈厚,在演出角色之前,怎樣清走這些東西變回一張白紙,這是一個演員最可貴和值錢的地方。」
遇上每個角色,演員就像調查員上身對他探索到底、抽絲剝繭,但朱栢康拿著放大鏡鑽研的,不只是角色本身,「我會去尋根究底,研究整個劇本的創作意圖,為甚麼編劇會這樣寫、為甚麼編導會寫這套戲,他想説甚麼,他覺得它可以代表這時代的甚麼東西……我會比較著重去看這些,因為只有先從一個大局去看,你才可以慢慢進入微觀,看每一個角色的定位是甚麼。如果你不知道全盤的棋局,玩法是怎樣,你根本不會掌握到每一隻棋的用處是甚麼。」
電影有它的目的,人生亦一樣,朱栢康說演戲對他最重要的東西正是這樣,「我想演戲是我的一個方向,當我工作的時候,我覺得自己存在,目標明確一點;但當我自己一個人時,我有時可能會隨機一點,方向沒那麼清晰,沒有十分清楚自己是甚麼狀態。所以演出對於我最大的滿足,就是讓我方向清晰,目標明確。」
PHOTO:Gordon Lau HAIR:Hin Wan MAKE UP:Will Wong WARDROBE:DETERMINANT TEXT:Sing LOCATION:Jao Tsung-I Academy Thea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