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今年逝世50年,他半世紀前除了遺下電影作品外,更留下精深武術、奧妙思想,如此種種均影響著不同的人。 「李小龍是我唯一偶像。」 李小龍會會長兼李小龍故居復現企劃策劃人黃耀強 (W) 如此說道,而他就是受李小龍影響至深的人之一。
還原全貌 一波三折
「李小龍故居復現企劃:擬遊未盡」 去年8月已率先推出預覽,當時僅在虛擬空間構建了故居的外觀及花園,屋內的環境布局和裝潢則仍未 「完工」,計劃預計在李小龍冥誕 (11月27日) 或之前完成,屆時便可遊覽李小龍故居的練武室、書房和客廳等地方,而且設有互動遊戲令展覽能以更有趣的形式呈現在參觀者眼前。不過,W坦言計劃籌備至今一波三折:「最大困難是蒐集資料。我早於2000年開始蒐集資料,亦曾親自進入故居錄影,但屋內已經改建,只能記錄改裝後的格局和裝潢,以及憑著李小龍的訪問和紀錄片等資料推敲屋內狀況,所以始終無法把每一個角落原本地拼湊在一起,只能盡量復原本貌。」
除了蒐集資料還原屋內環境此一大困難外,還有許多技術和宣傳問題需要解決,譬如 「互動遊戲的設計如何更能吸引參觀者,這是費煞思量的部分,有些想法都因為效果欠佳而叫停。另外,元宇宙在推出預覽時仍是熱話,但現在已經冷卻了不少,再放上元宇宙會否獲得關注,也是未知之數;同時要以VR眼鏡參觀展覽亦是一個門檻,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器材,所以會窒礙推廣。」 因此,W希望將來可以推出手機版展覽,讓人好像參觀樓盤般輕易看到李小龍故居的面貌。
李小龍等同香港
其實舉辦一個VR展覽,所花費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絕對不菲,還未計及李小龍會11年來為保育實體建築而投放的心神時間。花如此大的氣力去復現故居,都是本著李小龍之於香港以至世界的意義非凡。W直言:「李小龍其實等同香港,你與外國人提到香港,他們會想起李小龍;李小龍銅像也是地標,許多外國雜誌會以銅像代表香港。」
李小龍之所以能夠代表香港,皆因他在電影或武術上斐然的成就:「無可否認,香港電影可以衝出國際,李小龍必定是第一功臣,他分別對香港電影和功夫電影作出劃時代的貢獻;而武術上的成就更不用多說,他獲公認為MMA之父,早在電影 《龍爭虎鬥》 便預言現代格鬥武術會是怎樣。」
形象鮮明 深入民心
正因為李小龍有如此卓越的成就,其故居除了紀念價值外,還有經濟得益:「這是獨一無二的旅遊景點,十多年前討論故居復建時,報紙社論明言:『迪士尼都是從外國搬來的,有甚麼比李小龍故居更為獨特?』」 可惜的是,因港府不應允部分復修條件,無法與業主達成共識,位於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的李小龍故居 「棲鶴小築」 最終在2019年遭拆卸,李小龍會11年努力爭取原址保育之路以失敗告終。
即使李小龍故居無法保留,但李小龍如此鮮明的形象也深入民心,W憶述曾有一次經歷令他目瞪口呆:「當時李小龍會的會址仍在『現時點』,商場走道熙來攘往,經常有父母問孩子:『他是誰?』 有次我聽到一位父親問一個牙牙學語的孩童這個問題,他竟然可以答出『李小龍』,令我大為震驚;而我感受很深的是,香港人未必非常認識李小龍,但每個人都知道他是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