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R邀來於網上討論區的「講故台」聞名的沈卓怡分享她在寫作的看法和心得。筆名為「乳陰服務熱線」的她,其後創作出以「沈卓怡」為主角的一系列故事,推出《煙消人散》以糜爛卻浪漫的都市故事說書,故此她自己及讀者亦會稱她為「沈卓怡」。
Q: 你筆下的故事主角大多沒有明確地表明男女關係,你對於現今男女關係界線模糊有何看法?
A: 我認為這個現象某程度上與社會環境改變有關,現今社會存在太多未知之數,荒謬的事情接踵而至,在「今日未知聽日事」的環境下,令一部份人比起長遠關係,更渴望追求當刻一瞬的歡樂,並抱著以此方式為宣洩情緒的渠道來看待這種關係,在自身上放縱自己的行為舉止和心態。
Q: 你曾說過沈卓怡的故事有一部分是建基於自己的感情經歷,你有否因而感謝以往未有結果的感情,才能成就沈卓怡的存在?
A: 對於很多從事創作的人,把自己的經歷融入作品是很常見的事。我的確有想過如果沒有以往不愉快的經歷,都不會有一連串的故事出現,說「感謝」略嫌老土,亦沒理由感謝一些曾經傷害我的人。我認為這些是發生了卻沒能力改變的事,但慶幸能改變自己的心態,把這些「不幸的碎片」變成自己的文字作品。
Q:《煙消人散》中記載的散文都以都市人的糜爛卻浪漫的故事為主,當初下筆的原因是站於分享的角度,還是希望給讀者們一個寄託?
A: 我寫作的主軸都是圍繞著自己,所以相比而言我認為分享佔較大比數。《煙消人散》透過我的文字分享我的情緒、我認為在香港這城市會出現的故事,不同的人閱讀我的文字作品時,都因應他的經歷而有不同的讀後感,如果這些感受能夠為他帶來慰藉、產生共鳴,於作者而言是額外的收穫。
Q: 在寫作時作家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感情投放在作品中,以第一人稱記述故事的你是如何代入角色設定?
A: 不論故事中男女角色,我都偏向使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,因為能讓讀者身處其境,與角色共用同一視覺經歷事件,細節能夠交待得較詳細之外,整個世界觀因而變得完整。代入角色時我先預設某些人物的性格特質或情境概況,然後向有著類似性格的朋友徵求意見、實際做法及觀察他們的言行作為參考,集合不同意見成為一個特定的mindset後我會把自己當成該角色地去思考,盡力把角色的心理活動、行為舉止更像真地呈現出來。
Q: 你的文章伴隨著「沈卓怡教」的元素,例如獨立樂隊的indie音樂、王家衛的電影橋段等,對於讀者漸成為「沈教徒」並把這些元素變成大眾的流行文化,你有甚麼感想?
A: 這讓我回想起我曾經以類似的文化元素作為開場白,如今變了其中之一,我感到很神奇和意外,因為某程度上代表我成為了別人認同的文化符號。我初時的定位並是要推介甚麼文化或好物給大眾,只是純粹地喜歡,所以在作品中會加入一些「沈卓怡教」的元素,反而這種隨意、非刻意推崇地加入的方式,讓讀者對此產生興趣。我亦希望讀者可以再發掘更多和支持這些小眾文化,而非局限於我「介紹」的,令大家的眼光不再停留於同溫層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