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【楊明。如果看著我不妨近一點】
.jpg)
跑離繁華尋找自己
鏡頭前演警察總以拳腳儆惡懲奸,他笑說自己卻不算什麼習武之人。「只是早陣子開始跟隨了武術指導『黑哥』學習泰拳,以及一些拍攝武打場面的技巧。」但鏡頭上可是似模似樣呢。「早幾年接拍了《收規華》,監製說我是全劇最好打的,於是專誠拜託黑哥教我一些泰拳的基礎姿勢,以及中國功夫的馬步走位等等竅門。因為拍戲需要借位和借力,是接觸過武術,但不算是真正習武啦,不過因為我好動嘛,所以需要手舞足蹈的我都喜歡,都想試。」
他的最愛是跑步。「我固然享受跑步純粹地運動全身的感覺,但我覺得從動中,其實也有尋找靜。工作壓力很大,需要減壓,每人都有不同的選擇,而我的選擇則是跑步。跑步能鬆弛筋骨與心靈,紓緩工作的緊張。」外在的寧靜,會在毛孔擴張流汗之間竄入內在呢。「我會在午夜後沿著海傍跑步,迎著海風伴著夜景,好像能拋開白天的緊張和辛勞,思緒都能安靜下來。對,白天跑步空氣清新有益健康,我知道啊,但白天的紛亂喧嘩與猛烈陽光帶來很大的束縛與壓抑的感覺。午夜後,心靈可以放開點,沒有人流,沒有吵鬧,沒有引擎聲,一往無前地跑到想往的目標。我尤其不會塞著耳筒聽著音樂,而喜歡聽著跑步當刻的自然海浪聲。」好動,卻求靜,這種動靜交融,於他身上卻相當和諧。

當溫寶裕遇上衛斯理
「我真的不是一個斯文人啊。」他笑著說了這話幾次,「不過揣摩角色和研讀劇本時,可以很靜,很靜。有些人要聽著輕音樂,或是品著紅酒來讀本,但我不能,我一定要處於黑房中,在唯一的桌燈下讀著,揣摩著,想像著。」也許在劇本文字中,他也能見聞到玩樂探險的樂趣。「還記得拍《衛斯理》時,我演溫寶裕,監製推薦我先讀讀原著,於是我就讀了幾本,那可是我人生中頭幾本小說呢!這個醒目活潑的小伙子,與我自己的性格其實有幾分相似呢。最深刻的是他如何在幫衛斯理調查棘手案件時,明明誤打誤撞,卻偏偏啟發到衛斯理。對,衛斯理是個聰明大偵探,但一個與他想法很不同的,充滿衝勁的小伙子,也能夠啟發他。我想,每個人在他自己的生命道路上都是個衛斯理,抱著偵探形式去發掘人生的更多可能性;而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溫寶裕,在旁提醒、啟發。我想,現在的我都是這樣學習中,期望遇到更多溫寶裕來提點啟發我呢。」
不愛閱讀,卻能讀得這麼深這麼遠,這很難得。「另一樣能讓我長時間靜下來的事便是追劇了。我本身愛看美劇,因為製作宏大,劇本細緻。最特別是演員演得也很自然,我自覺演技遠未夠呢,總想多看他們的面部表情來潛移默化。」再好動,演員的本質還是能夠讓他靜下來 chill 呢。

梳理火線的紊亂
好男兒應當傲視萬里,運籌帷幄決勝千里。談到他是否一個有計畫的人,他就尷尬道,「年輕時生活並沒有什麼計劃,見到危機衝過來才想怎樣處理。從來不儲錢,從來不預備。」不過近年,他的心態終於開始轉變。「可能人大了,有過太多因為欠缺計劃而失敗的經驗,思維就轉變了,開始醒覺,其實未雨就應該要綢繆,多學習一些技能,厚積薄發,以備不時之需。」例如剛提過的練武與體能。「目前還只是有形無神啊,感覺還差很遠。」
又例如演技。「拍攝劇集《火線下的江湖大佬》時,我發現自己的身體語言很不足,不夠放鬆,總是表達不了想要表達的。其實這些在讀藝員訓練班時都有教過的,但也沒有經常練習,於是到真正發覺不足時,臨急抱佛腳也來不及了。幸好,劇中前輩亮哥(黃光亮)和 Kent 哥(鄭則士)非常幫忙,想了一些速成的練習給我,訓練靈活性。現在我有定時練習了,希望可以將勤補絀。」籌謀的除了技能,還有前路。「最近也有搞點生意,開了製作公司。所以我喜歡看大製作的劇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,希望從中觀摩,偷點師呢。」

了解巨輪中的零件
偵查可用放大鏡,但人生可沒有呢。「我也很恨我不細心,但無奈地,我的確很粗心。尤其是作為演員,揣摩及了解角色時必要細心。我唯有不斷提醒自己要細心認真對待每件事,不僅是工作,還有與人的關係,唯有細心才懂得關心朋友和家人。如果缺乏了細心,就不能成為好朋友、好兒子,不懂得體諒身邊的人。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,希望學懂細心。」這顆心,於演戲上也很有用。「在《巨輪 II》中,我演一個泰國華僑,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有泰國華僑的動靜和神態,記得說話時要多加一些泰文的尾音。但我總是不夠細心,播出時其實我看不出這角色除了造型、懂泰拳及一些泰文對白之外,到底有多像泰國華僑。我自己對於這次表現是不滿意的。」幸好,他沒有大意得錯過身邊的貴人指點。「有個導演曾經跟我說,假如我想要進步,下次見面時要告訴他一個 engine 的構造為何是這樣。我初初不明白他意下為何;後來我明白,他所指的,是求知的心態,渴望知道事物運轉結構的細節。唯有細心,才能演繹得出角色的深度。所以我想通了,要不厭其煩地徹底了解事物。這導演點醒了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