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年冬季,我在西藏的咖啡館裡手寫了「小心著涼」,一名內地客人看到,說我寫錯了「涼」字,左邊應是兩點。我說我很確定是三點水,她卻很堅持是兩點。讀者大概也猜到答案了,原來「涼」字的簡體字,是「凉」,差了一點。
推崇簡體的人,總有些老掉牙的支持論據,既是老生常談,往往就不必細加思考,直當真理。其中一個最多人說支持簡化漢字的原因,是簡便筆劃,方便書寫。部份用字確有此情況,例如龜字簡成龟、鑰寫钥、衛作卫、舊成旧、漢變汉等,但簡繁相比,有時筆劃相近或一樣,甚至詭異地增加了筆劃。例如「夠」,簡體為「够」,只是左右相調,筆劃相同;繁體字的「秈」,簡體卻是「籼」,反而多了一筆。再考慮到書寫中文之時,習慣連寫及草寫,不是說繁簡的手寫速度沒分別,但兩者距離,本來就不遠。
另一個較多人說的理由,聲稱簡體字易學,但這就要看對甚麼人來說較易學,我至今還沒有見過一名外國人說中文字(不論繁簡)易學。而台灣用繁體,認字率達 98.5%;中國用簡體,認字率為 96.4%,較台灣低(注)。也許有人對這種批評不以為然,覺得大陸上母語非漢的人口較多,不能相提並論,但把漢字簡化,本來就是說要讓更多人學懂漢字,可是這個論據,從來沒有在實踐中驗證過。
記得中學時代指定的課外讀物《語文常談》,其作者呂叔湘一再強調中國要現代化,漢字就要走「羅馬化」的道路。當年我讀此書,一直不明「羅馬化」指的為何,向老師請教,他說即是把漢字全廢除,改用拼音文字。我大吃一驚,才知道原來以前有人曾經支持這種荒謬方案。話說回來,如果簡化漢字真的只是為了易學,那些支持者為何不支持全面廢除漢字呢?像越南那樣用拉丁化的喃字,豈不更省事?
我不談簡化漢字之醜,只談政治影響。中國有所謂「統戰」,也是對外最大的策略。以前對香港叫統戰,現在對台灣的還是叫統戰,統戰之謂,就是先在對立人群中搞分化,聯合次要敵人,繼而打擊主要敵人,達至統一戰線。如果統戰是中國革命三大法寶之一,那簡化漢字就是最失敗的國策。出版業界及網上論壇繁簡的壁壘分明,正是因為繁簡有別,才如此輕易分得那麼細。
記得中三那年經過商務印書館,找到薄薄一本《簡化字總表檢字》,當時覺得有趣,買來自學,不用幾天就學會。簡體字很容易,易學到我根本不覺得自己學了甚麼。早幾年香港的教育局稱要把「認讀簡化字」能力列入課程,實在多此一舉。
簡體字與繁體字之間有些細微之別,讀時不一定會察覺,例如文首提到的「凉」及「涼」,寫時即時跟官方簡化字不同,但錯了也無關痛癢,繁體字使用者若然把簡化字寫錯,很少會變成笑話。因為繁體字使用者,用甚麼標準來說,也是在正體擁護人,底氣較足。反而簡體字使用者,卻經常因犯了低級錯誤而遭包括中國網民在內的人嘲笑。
數年前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趙清海,題了「影後」二字贈與台灣影后歸亞蕾,成了大笑話,有人因此作句諷之:
影后影後,方能為后; 如云如雲,不知所云。
換成簡體,意思就差遠了:
影后影后,方能为后; 如云如云,不知所云。
注:資料來自CIA World Factbook。
圖片: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趙清海,題了「影後」二字贈與台灣影后歸亞蕾。
作者簡介: Pazu薯伯伯,旅遊寫作人,為最早一批在網上連載遊記的香港人,多年來足迹遍佈歐、亞多國,在喜馬拉雅山麓、東南亞、南亞等地區生活。著有《風轉西藏》、《北韓迷宮》及去年新推出的《西藏西人西事》,分別在香港,北京及首爾出版,2016金閱獎及2017出版雙年獎得主,目前在西藏拉薩經營風轉咖啡館。
臉書專頁:http://fb.com/pazukong
Instagram: http://instagram.com/pazu
風轉咖啡館: http://cafespinn.com/
個人博客:http://pazu.me/